English

走进诗城领诗情

1999-11-1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本报记者 万玉云 我有话说

澳门素有“诗城”的美誉,近年来,诗坛活跃,诗作、诗刊、诗集层出不穷。

作为一座历史名城,澳门,数百年来受着东、西两种不同文化碰撞与交融。在这里,不仅留下许多别具欧陆风情的建筑和文物,而且也积淀下不同时代、色彩缤纷的文学艺术遗产。明清之际,传统文人以诗词歌赋直抒胸臆。自明代中叶以后,葡人盘踞澳门、华洋杂处的四百余年间,一批有影响的文人,如汤显祖、魏源、张穆、吴历、大汕和尚、屈大均、林则徐、汪兆镛、肖友梅、夏衍、司徒慧敏、金山、郁风等,都曾在澳门停留或居住,并从不同角度,以不同的心境留下了许许多多风格各异的诗文。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诗词歌赋在澳门文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
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纂的《中国文学通史》是这样描写澳门的当代诗歌的:“在八十年代澳门文学的崛起中,诗歌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它既作为一个主要的文体形式,活跃在澳门文坛上,也在创作实践上,代表着澳门文学艺术的水平。较之散文和小说,澳门诗歌是堪与祖国大陆、台港和海外华文诗歌相提并论、接轨对话的一个领域。”

澳门诗坛的繁荣,促进了澳门诗作的出版。由于内地文化、香港文风对澳门的辐射,澳门青年人对文学颇为爱好,尤其是诗歌创作。早在80年代,诗歌作品开始在澳门崭露头角,一下子出版了5部诗集,这使得澳门诗坛活跃了起来。到了90年代,澳门诗集和诗歌杂志更是不断涌现。如在澳门出版业中占主导地位的“五月诗社”于1989年5月成立以来,先后出版了13期《澳门现代诗刊》和一批诗集,其中有1990年6月出版的首本个人诗集——凌钝的《下午》;有1990年12月出版的一本诗作合集《五月诗品》,收载了云惟利、淘空了、高戈、陶里等11位老诗人的100余首诗;有1991年和1993年出版的两部新生代诗人合集《澳门新生代诗抄》和《镜海情思》;还有淘空了的《我的黄昏》、流星子的《落叶的季节》、陶里的《蹒跚》、高戈的《梦回情天》、江思扬的《向晚的感觉》……同时,其它出版机构也出版了一些如懿灵的《流动岛》、云惟利的《涛声集》、王和的《王和诗稿》、齐思的《自由》和《艾山诗选》这样的当代诗歌集。今年,澳门大学又创办了《新生代》诗刊,以期充分展现澳门现代诗歌的风采。

看到澳门诗歌作品大量出版,澳门旧体诗词的创作也不甘落后,成绩斐然。珠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世源就说,在澳门有一批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影响很深的人,对古典诗词颇有研究,他们创作的古典诗词,是值得欣赏的。80年代,澳门曾出版了两部诗词集,《马万祺诗词选》和佟立章的《晚晴楼诗》。90年代,陆续有新一代词人的作品问世,如梁披云的《雪庐诗稿》、曾铁明的《曾铁明诗词集》、谭任杰的《听雨楼诗词》、程祥徽的《程远诗词初编》和《程远诗词二编》以及陈颂声的《星月诗综》等。另外,于1991年成立的澳门中华诗词学会除了出版会刊《镜海诗词》外,还编辑出版了诗词丛书《镜海诗林》,其中丛书的首卷《澳门当代诗词选》出版,收录了马万祺、梁披云、佟立章、冯刚毅等40多位作者的700百多首诗词作品,开创了澳门现代诗词领域的新局面。1997年由“五月诗社”出版、林玉风创作的《假如我爱上了你》,是近年来澳门古典诗词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。

综观澳门诗歌作品的创作,用一句话来概括,那就是越是接近回归,澳人对中华文化的情结越重,诗的发展也就越快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